查看原文
其他

渭塘的惊艳,从恋上珍珠开始

相信美好城就美好 相城文体旅 2023-04-13



“天下珍珠渭塘先,渭塘珍珠甲天下”。提起苏州的珍宝,很多人会想起玉器,其实苏州还有另一颗珍宝,那便是珍珠。渭塘淡水珍珠是古老的太湖珍珠加工工艺的典型代表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在渭塘几乎家家都做着淡水珍珠养殖的工作,从父亲手中接过衣钵的手艺人计老师就是其中一员。



珍珠养殖是靠“天”吃饭


“珍珠养殖是很辛苦的,要选择优质水域种蚌育珠,且不说这个育珠的技术如何,仅仅是养蚌一条,就是个靠‘天’吃饭的活。”回忆起早些时候家里养蚌的日子,计老师说道:“天气要好,水温要适宜,蚌要健康、无病害、无损伤,仅是这些就要忙活好一阵子了。”



从选择蚌也就是养珍珠的母蚌,到养殖育珠,3到8年左右可以提取优质珍珠。这一过程最重要的,就是用一个蚌的细胞膜切片移植到另一个蚌膜的中间,然后将其放回水中用绳索吊着进行养殖。几十年的育珠经验让计老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,“切片的时候要偏长一点,种出来的珠会圆一些。”但即便有着丰富的经验,开蚌取珠也都像是“盒子里的巧克力糖,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”。



计老师介绍说,以前育珠用的是河蚌,养出来的珍珠粒小形差,表面也不光滑,后来开始采用三角帆蚌,养出来的珍珠又大又好,光泽度也偏高。一只珠蚌里最多可以产25颗珍珠,碰到特别好的珍珠是很难的。将珍珠制成首饰更是精细,需要挑选出成色优质的珍珠,以及日复一日的穿针训练。




父辈们的耳濡目染


“我和珍珠是有缘分的。”计老师说,这个缘分不仅仅是因为家族渊源。他的祖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经营珍珠小卖部,七十年代父亲计根水开始尝试珍珠养殖,耳濡目染之中,计老师就与珍珠牢牢地“串”在了一起。



他爱珍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。江南鱼米之乡,“江河湖海”渭塘就占了两项,有河、有湖,养鱼、种菱也是水乡人的一大生活来源。那时计老师还是一个“菱童”,夏末秋初,他随大人去采菱,却不小心掉进了湖里,他一边呼救一边紧紧抓住吊养育珠蚌的绳子,直到村上的一个老奶奶赶来救了他。计老师说,老奶奶是他的救命恩人,珍珠也是,如果没有那条吊养育珠蚌的绳子,他坚持不了那么久。



与珍珠的缘分加上祖辈相传的技艺,18岁那年,计老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珍珠养殖行业之中,这一干就是40多年,而且从未改过行。


“十几岁开始学着种蚌、养蚌,不仅自己种,后来还去浙江、福建等地帮人家种。”计老师说,那个时候他自己也到省外去跟人交流种蚌技术,到了1982年,他回到家乡渭塘,开始大规模地种蚌、养蚌,开始创业,真正走上了这条珍珠养殖之路。



珍珠同样也成了家人之间表达情感的载体,计老师就收藏了一条由“光大圆亮”串成的珍珠项链,这是他几十年来在自己养殖的珍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,一颗颗慢慢积累,直到串成一条项链,送给了陪伴多年同为“珍珠人”的太太。都说珍珠无价玉无瑕,对计老师来说情谊最无价,珍珠就是他最好的表达。




将珍珠事业发扬光大


2005年,计老师又开始涉足电商销售珍珠首饰,他说:“一开始把珍珠放上网,消费者好像对在网上买珠宝不太适应。”



后来计老师才渐渐明白,一开始他放上网的珍珠首饰都太过于成熟,都是给阿姨妈妈们佩戴的款式,而这些群体在当时几乎不会上网。于是他明确,实体店出售传统款式的珠宝,电商平台则走大众年轻化路线,双管齐下,很快销量有了大幅提升。



去年8月,计老师和老伴开出的淘宝直播账号开播满一年,吸引了3000多名粉丝关注,“虽然粉丝量不大,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真粉。”计老师说。


“阿姨,手链收到了,很漂亮”“谢谢宝宝支持”, 58岁的老伴准时打开淘宝直播,开始了连续4个小时的珍珠饰品销售直播,直播间内,耳环、戒指、项链、手链、胸针等各式珍珠饰品应有尽有。



看着直播间里轻车熟路的老伴,计老师感慨万千,做珍珠行业40多年,销售模式也迎来了4次大转型。“最早的时候,我们把珍珠装包里,坐着火车走南闯北去推销。有了互联网之后,我们的珍珠销路也拓宽了,日子也越过越好,希望渭塘淡水珍珠加工工艺能传承下去,创出中国独有的珍珠品牌,走出亚洲,冲向世界。”




摄影:葛雷 等



往期推荐

文化馆: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先行者

在水一方,荷韵清香

秋天的第一口黄桃,怎么这么甜!

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